首页 | 医院简介 | 电视医院 | 医院动态 | 杏林通讯 | 就医指南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重点专科 | 专家介绍 | 公益活动 | 医疗设备 | 院务公开 | 党建 | 诚聘
您现在的位置:诸城市中医医院 >> 杏林通讯 >> 杏林通讯第216期 >> 正文
  杏林通讯第216期
四诊合参话中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19年3月14日

      在临床上很多中医大夫都遇到过这样的患者:上来就把手一伸,对医生说:大夫,你给我把把脉,能不能看出我哪里不好?如果医生询问病情,患者就反问:你不是中医么?把把脉就什么都知道了呀,还用问吗?

      其实,这是长期以来非中医人士对中医的误解,中医讲究的“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四诊,通过这四种诊法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才能准确可靠的做出诊断。“望”即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二便等;闻就是听声音和嗅气味,包括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嗳气、呵欠,患者散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及病室的气味等;问就是通过对患者或家属进行有目的询问,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切就是通过切脉、体验脉动应指的感觉以辨别病症的方法。

      中医自有医籍以来,从来都是强调“四诊合参”,以尽可能详尽、准确地收集患者资料,而且反对单独强调某一诊法。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批评不认真诊视病人:“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四诊抉微》中说:然诊有四,在昔神圣相传,莫不并重;清代名医喻昌在《医门法律》中也强调: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

      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疾病的治疗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即使诊断准确,也未必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何况利用不准确的诊断又怎能做出针对性的治疗呢?所以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而收集到的患者资料越全面、越详细,就越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疾病的临床表现可体现在多个方面,必须各个诊法合参,才能尽可能全面、详尽地获取诊断所需的临床资料,而且,望、闻、问、切四诊是从不同的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各有其独特的方法和意义,不能互相取代,更不能以一种诊法取代全部。有的医生对脉诊确有精深的研究和专长,虽可赞许,但如果忽视其他诊法,或单以脉诊代替其他诊法,则极不可取。人所患之病不下千百种,而脉象之学自古之载,二十余种而已,欲以二十余脉象精确区分千百种疾病,实为难以胜任之事。且医道之事,纷繁芜杂,脉象有的体现病情,有的反而与病情相反。所以临床上医者对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还要有所取舍,在诊断中有舍证从脉者,有舍脉从证者。如真寒假热之证,寒气深入于里,而格拒阳气于外,故患者脉象表现反是浮、洪、大之象,医者仅以脉象断之为热证,投寒药以凉之,不啻杀人。

      所以纵观今古名医医案,无不望、闻、问、切四诊资料俱全,而未见单一脉象者,人之所贵无非性命,而医者关乎性命之学,我辈岂可不慎哉?

针灸科 王少华


文章录入:中医院   责任编辑:中医院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05号

公司地址:诸城市东关大街168号
Copyright©2007-2008 诸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鲁ICP备140011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