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简介 | 电视医院 | 医院动态 | 杏林通讯 | 就医指南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重点专科 | 专家介绍 | 公益活动 | 医疗设备 | 院务公开 | 党建 | 诚聘
您现在的位置:诸城市中医医院 >> 杏林通讯 >> 杏林通讯第213期 >> 正文
  杏林通讯第213期
皮肤科接诊一例罕见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18年12月17日

      近日,我科接诊一例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患者,此病较为罕见,为我科确诊的第一例病患。
      患者女,50岁,因左小腿外伤后,伤口周围出现红色针尖样丘疹,瘙痒,无疼痛,夜晚及遇热加重,自行服用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渐加重,红色丘疹不断增大、增多,并蔓延至右小腿,丘疹中心出现类似溃疡现象,凹陷,色黄,周边堤状凸起,成火山口样,曾多方诊治,效不佳,遂来我院就诊,行病理检查确诊为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Reactive Perforating Colagenosis, PRC)是一种较罕见的疾病,属于穿通性疾病中的穿通性胶原病,1976年Mehregan首次报道本病。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遗传性多发于青少年,推测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获得性多发生于18岁后,自觉瘙痒剧烈,影响生活质量。多伴随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肝病、肺纤维化、艾滋病、肺曲霉菌及疥疮感染等,女性略多于男性。目前病因不明,除了遗传因素,一些轻微的外伤、蚊虫叮咬、系统性的疾病等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可能逐渐导致真皮乳头层胶原纤维渐进性坏死,最终从表皮排出。
      其临床表现有:
      1.好发部位有躯干、四肢及面部。本病例为双下肢。
      2.皮疹:多于搔抓或刺激皮肤后发生肤色针头大小丘疹,逐渐扩大至直径5~6 mm,革样硬度,中心出现脐凹,内粘着不易剥离的角化性物质,经4~6周可自行消退,留有暂时性色素减退区和萎缩性瘢痕,但反复发作,不久于其旁可见新发皮疹,可见不同病期皮疹并存。
      3.自觉瘙痒。
      4.组织病理:具有特征性,真皮乳头增宽,其中含有染成蓝色的胶原纤维,典型表现为表皮杯状下陷,内填大的角化不全角质、细胞碎片和胶原纤维组成的柱状角质栓,角栓底部表皮变薄,胶原纤维向内插入,但不含弹性纤维。真皮上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弹性纤维正常。
      5.发生于成人者,需排除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后者多发生于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炎、肝硬化、肾衰竭、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多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可系统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口服异维A酸及局部使用维甲酸软膏和润滑剂疗效可;近年国内外有报道NB--UVB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本病例是我科第一例确诊的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对于久治不愈、少见的皮损,有时需要行皮肤病理才能确诊,只有明确诊断,后续才能谈怎样治疗,这样即可以节约时间、金钱,又可少受疾病的折磨,所以在临床上明确诊断很重要。

          皮肤科 卢炳芳


文章录入:中医院   责任编辑:中医院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05号

公司地址:诸城市东关大街168号
Copyright©2007-2008 诸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鲁ICP备140011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