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简介 | 电视医院 | 医院动态 | 杏林通讯 | 就医指南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重点专科 | 专家介绍 | 公益活动 | 医疗设备 | 院务公开 | 党建 | 诚聘
您现在的位置:诸城市中医医院 >> 杏林通讯 >> 杏林通讯第187期 >> 正文
  杏林通讯第187期
骨折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16年10月18日

      骨折是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一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个基本原则十分重要。复位、固定由医生负责完成,功能锻炼则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使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更有保障。

      治疗骨折,目前通常采用的有非手术疗法(如闭合性手法复位,石膏、小夹板外固定,或持续牵引+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和手术疗法(如切开复位,钢板或螺钉内固定等)。与人体一般皮肉损伤不同,坚硬的骨质愈合时间较长,短则1—3个月,长则半年以上。患者在医院复位、固定,或做了手术拆线以后,常需在家继续休养、康复。这些患者虽然病情稳定,但由于部分参与运动的骨骼、肌肉和关节被固定了,势必影响到日常生活,有的甚至终日卧床不起,在家没有医生和护士的照看,只有靠家属及患者自己了,因而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家庭护理,促进愈合,减少或预防并发症,尤其重要。

      患者做过石膏或夹板固定以后,最好能在医院多观察几天。如立即就回家的,要注意观察受伤肢体的末稍循环,每隔一两个小时看一次,看手指或脚趾有无发紫,有无肢端麻木,用指尖轻轻按压指(趾)甲,如放松后很快充血红润,说明末梢循环良好,否则应警惕。试着扳动伤肢的手指或脚趾,看有无剧痛的感觉。如有这些症状,或发现皮肤起水泡、感觉减退,可立即就近到医院检查,紧急情况下也可自行解除石膏、夹板,并尽快到原先就诊的医院复诊,以防肢体坏死的严重后果。如有伤口,伤后三四天疼痛不见减轻,反而加重,并伴有发热症状,很可能是感染,要及时到医院复查、换药。
      在石膏未定型前,移动病人时要注意保护。石膏下面不能直接垫坚硬的东西,以防变形,或压迫里面的皮肤而发生组织坏死。为使水分蒸发,促进干固,也不宜用衣、被捂盖。
      石膏、夹板固定时间较长,里面的皮肤往往积下一层脱落的上皮组织及污垢,患者会感到发痒不适,尤其是夏天因气温较高、出汗较多,更为明显。切记不宜用筷子等硬物插入其中搔抓,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溃烂感染。拆除石膏重新固定时,亦不宜乘机擦洗,否则再次固定后里面更加发痒难忍。可在打石膏前于患处涂上止痒药膏。如有钢针等固定物留在皮外的病人,要用75 的酒精滴钢针眼,每日2—3次,以防针眼感染。终日卧床的病人,要定时翻身,防止骨骼突起处的皮肤长期受压发红、糜烂,形成褥疮。
       一般骨折的患者往往担心留下残疾,影响事业、婚姻和家庭等。脾气就容易变得暴躁,容易激惹。家属、亲友就要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多加关怀体贴,劝慰他们,共同做好心理护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饮食方面,绝大部分骨折患者虽无内脏损伤,但由于经历了创伤或手术的打击,终日卧床,运动减少,扰乱了原先的生活规律,往往食欲下降,不想吃东西。老年患者,体质较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发生。受伤或手术后短时期内,尤为明显。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要在饮食上多下功夫,做到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以刺激食欲。手臂活动不便的要喂饭。适当多食用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疏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总之,要尽可能让患者心情愉快,吃得好、睡得香,才能得到更好地治疗。
      临床上治疗骨折的方法多种多样,术后的护理却千篇一律,不外乎心理情志的调节、饮食起居的调理、固定器具的保护等,这些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很繁杂,措施和方法得当与否,其结果大相径庭。临床实践发现通过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好家庭护理,可以巩固疗效和预防并发症,因此一定要从患者入院即开始,贯穿整个治疗过程,通过细致耐心的沟通,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一些常识和方法,引导患者尽量遵医嘱执行;做到这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或杜绝并发症的发生,并在一定程上保证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充分说明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早日康复。
                                                                                          骨伤西区护理组 李亚男


文章录入:中医院   责任编辑:中医院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05号

公司地址:诸城市东关大街168号
Copyright©2007-2008 诸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鲁ICP备140011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