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简介 | 电视医院 | 医院动态 | 杏林通讯 | 就医指南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重点专科 | 专家介绍 | 公益活动 | 医疗设备 | 院务公开 | 党建 | 诚聘
您现在的位置:诸城市中医医院 >> 杏林通讯 >> 杏林通讯第114期 >> 正文
  杏林通讯第114期
测量踝肱指数早期发现血管疾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10年9月14日

     踝肱指数是踝部动脉(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与上臂动脉的收缩压比值,亦称为踝臂血压比值(ABI)。它可以初步反应自身动脉血管的硬化程度。踝肱指数阈值为0.90,踝肱指数低于0.9,往往预示着下肢动脉存在硬化,而这种硬化现象往往会同时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如脑部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肾动脉等,进而导致中风,心肌梗塞和肾性高血压。踝肱指数的阳性预测率为90 ,阴性预测率为99 ,总的准确率高达98 。国内外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已证实,该项指数是诊断动脉血管疾病、评估其预后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德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老年人患心肌梗塞、中风甚至死亡的风险会增加,而简单易行的踝肱指数检查能帮助及时发现这一病症,使患者尽早得到治疗。
      在临床动脉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往往都是在患者出现症状后在进行治疗干预,这就错过了血管病治疗的最佳时机,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血管病的发作往往会留下后遗症,所以最佳治疗是在未出现症状时及时干预,防胜于治。而简单的测一下踝肱指数就可以对你自身血管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测量方法:患者仰卧休息至少10分钟,此后通过人工方法或借助自动检测设备分别测量患者双上肢动脉和双侧胫后动脉和(或)足背动脉收缩压,计算踝肱指数值。
      踝肱指数检测适用人群如下:
      具有以下高危因素的动脉血管疾病患者:
      1)年龄<;50岁的糖尿病患者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2)年龄50--69岁并有吸烟或糖尿病史;
      3)年龄>;70岁;
      4)与活动相关的肢体症状或缺血性静息痛;
      5)下肢动脉搏动异常;
      6)已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7)脑血管、颈动脉和肾动脉疾病。
      踝肱指数测量结果正常,应至少5年复查1次,ABI的变化>;0.15时即认为出现了显著病理改变。
     临床意义:无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是否有症状,其日后患心肌梗塞、中风甚至死亡的风险都会加倍。在总体研究人群中, ABI检测异常者占20.8 ,但大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无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与有症状的PAD具有相同的危险性:两者的心血管风险没有显著差异。PAD本身就是很强的独立的死亡预测因素:PAD的五年全因死亡率在有症状患者中为24 ,在无症状或体征的患者中为19 。目前颈动脉狭窄和低的踝肱指数(ABI)均被认为是全身动脉硬化疾病的标志,对存在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经常检测ABI,如果发现其小于0.90应高度重视,及早干预治疗,防止梗塞发生。对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抽烟等危险因子的人来说,ABI值低更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测量踝肱指数即可初步了解血管硬化情况,及时进行血管超声成像、CT、MRI成像和动脉造影检查、治疗。
      踝肱指数测定是最有效最准确的外周动脉疾病早期诊断方法,评估下肢动脉开放情况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作为动脉造影的“指向标”,踝肱指数测量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踝肱指数不再局限于对下肢动脉疾病进行诊断,还有助于对病情预后进行评估,从而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踝肱指数检测已被视为多数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高危人群的常规筛查项目之一。
                                                                                                                放射科  王建军


文章录入:中医院   责任编辑:中医院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05号

公司地址:诸城市东关大街168号
Copyright©2007-2008 诸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鲁ICP备14001186号-1